Wellness News

2018-12-26

止瀉劑別亂吞 !

止瀉劑別亂吞

 
    當您出現嚴重腹瀉,不停跑廁所等症狀時,千萬別亂吞止瀉劑!由於引發腹瀉的成因不同,必須經過醫師評估之後,才能對症下藥,緩解症狀。食品藥物管理署(以下簡稱食藥署)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藥師,為大家介紹不同類型的腹瀉藥物與服用注意事項。
第一張圖
    1. 腸道蠕動抑制劑(如Loperamide,易蒙停Imodium®):多用於治療甲狀腺亢進、糖尿病導致消化系統神經病變、腸躁症及急慢性胃腸功能紊亂,經抑制腸壁蠕動,延長腸道內容物滯留時間,減少水分及電解質流失,止瀉作用最強。因服用簡單且安全,是最符合生理消化作用的治療方法,但腎功能不良,須限制水分攝取的患者,不適合使用這類緩瀉劑。
    2. 吸附劑及收斂性止瀉劑(如Kaolin and pectin,高克痢懸浮液Pecolin®):成分為富含膠質的高嶺土,用於吸收受損腸黏膜分泌過多的水分及有害物質,減緩腹瀉,建議於空腹使用,並與食物和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。有時引發急性腹瀉原因來自於霍亂、細菌性食品中毒、病毒性腸炎感染而影響腸黏膜功能,稱之為感染性腹瀉,常伴隨發燒症狀,身體會藉由腹瀉機制排除體內部份毒素,不建議在急性期使用這類止瀉劑,有可能遮蔽感染症狀,影響疾病診斷。
    3. 黏膜保護劑(如Dioctahedral smectite,舒腹達Smecta®):可以覆蓋在胃腸道黏膜形成保護層,但會影響其他藥品與食物吸收,建議於空腹使用,並與食物和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。
    雖然治療腹瀉的「止瀉劑」與治療便祕的「緩瀉劑」兩者名稱很像,但是兩者的療效及副作用卻恰好相反,若患者擅自不當使用,不僅無法解決問題,還可能傷身。
    除此之外,無論緩瀉劑或止瀉劑,都屬於「症狀治療」藥物,患者應向醫師或藥師清楚表達不適症狀,請專家評估後,再按指示使用,不可長期濫用,以免造成藥物依賴。若是用藥3天,症狀仍未緩解,應立即就醫,找出確切原因,即時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

原文引用自: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


嘴饞吃蜜餞,這樣選購最安全 !   |   Previous Page   |   靠「緩瀉劑」治便祕?這些族群要小心!